
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在计量过程中,认为所使用量具和仪器是标准的,用它们来校准、检定受检量具和仪器设备,以衡量和保证使用受检量具仪器进行测量时所获得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计量涉及到计量单位的定义和转换;量值的传递和保证量值统一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规程和法制等。
该培训中心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点、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职业能力评价分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能力评价考试站,定期举办金相检验、材料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计量检定/校准、非金属化学检验、无损检测、金属材热处理、质检员等技术培训,根据各行业对岗位的要求开展技术培训和能力评价工作,通过考试者获得相应等级证书。着眼企业和检验人员的实际需要,对学员在平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同时安排学员实际动手操作,纠正学员平时工作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温度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1.安装地点应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避免阳光的强烈照射,附近应无磁埸。
2.一次仪表与二次仪表的分度号必须一致,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的分度号也必须一致。交流供电电源的额定值必须与仪表要求的电源额定值一致。
3.仪表安装好后,应用直径为2~3mm的绝缘导线将仪表接地。同时应检查电源线以及一次仪表的连接线是否牢固可靠,仪表电源的相线、中线、地线的连接是否正确。用作温控的仪表应进行设定,并检查设定是否正确。
4.应经常保持仪表周围环境及仪表自身的整洁。
5.在现场应经常观察仪表的运行情况。如观察仪表指示灯是否亮,数码显示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检查仪表保险丝是否烧断,电源开关是否损坏;数显部分的直流供电是否正常,各接插件是否接触良好。如现场不能排除,应通知计量人员处理。
6.检查仪表的显示是否有无规则的跳字和记录平衡失灵现象,如有此现象,应检查被测信号是否正常,极性是否接对,接地是否良好以及周围是否有强磁场干扰影响。
7.如发现仪表电接点的控制或报警失灵,检查设定值是否正常,继电器及连接线是否良好。
8.长期使用的仪表,应检查灵敏度的变化。
9.仪表必须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严禁非管理人员乱动。

食品中农药残留提取方法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根据样品不同采用的提取方法有:浸渍法、漂洗法、振荡法、消化法、超声波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及高速均质法等。
浸渍法、漂洗法、振荡法样品处理时间较长,且回收率相对不高,已不太常用。消化法需加入消化剂并加热处理,易使部分农药分解,故不常用。
索氏提取法:为经典提取方法,其方法是将破碎样品预先包好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提取剂(有机溶剂),加热使索氏提取剂挥发并在索氏提取中冷凝下来,浸泡提取样品,使其农药残留物等浸出。当提取液达到一定高度自动流回到圆底烧瓶中,如此连续提取数小时,提取效果好,是国际上的标准方法。
但样品处理时间太长,干扰物质较多,不适用于多残留快速检测。超声波提取法,将样品粉碎后加入提取剂,在超声波仪上提取5min~15min。该方法具有提取效果好,时间短的优点,已普遍采用。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高速均质提取法:将切碎的样品加入提取剂在高速均质机上均质数分钟,在样品极细颗粒状态下萃取农药残留。此方法简便、快速且提取效果好,为美国、欧洲及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普遍采用的方法。
提取液净化方法常用净化方法有:液-液分配法、吸附柱层析法、磺化法、凝结沉淀法、冷冻法、固相萃取净化法、凝胶色谱净化法等。固相萃取净化技术(SPE):通过流动相中样品的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吸附能力的不同有选择地将农药残留物吸附,然后再选择适当溶剂将其洗脱,从而达到提取、净化的目的。
它可以将样品萃取、净化,而且可以将所需样浓缩。因此更适用于微量、痕量农药残留的检测。凝胶渗透色谱纯化系统(GPC):适用于净化大分子物质。GPC净化系统主要用于水果、奶类、蔬菜、粮食、肉类、茶叶、烟草、食用油的农残样品处理净化。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1.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1)免疫检测技术用于农药残留的免疫检测技术有放射免疫分析(RIA)和酶免疫分析(EIA)两种。两种技术基本原理相同,即抗原与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RIA技术以放射性同位素作指示剂,然后用γ射线探测仪或闪烁计数器测定γ射线或β射线的放射强度。
而在EIA技术中,用生物酶作标记物。酶与底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的产物与另一种物质产生颜色反应或使紫外吸光值发生改变,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底物液吸光值变化推算出被测物浓度。RIA由于使用放射性物质,检测设备昂贵且需要防辐射设备,并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应用前景受到一定限制。
EIA技术相对RIA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成本低,简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方法多样并且安全等优点。EIA技术,尤其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已成为目前使用最普及的免疫分析技术。